對于成考專升本層次的考生需要考政治、英語、專業課,某些同學英語很差很差,所以政治這門的分數一定要牢牢抓住。以下小編給大家整理了2023年成人高考專升本政治必背知識點,希望能幫到大家。
事物的聯系、發展及其規律
辨證法:1個特征,3個規律,5個范疇
1、總特征:聯系、發展
(1)事物是普遍聯系的(6重關系可以找到世界上的任何一個人,蝴蝶效應)
(2)事物是永恒發展的
發展=新事物(好的)產生、舊事物滅亡(新中國成立)要用聯系和發展的眼光看待問題(方fa論)
2、3個規律
基本規律1.對立統一規律(矛盾規律)辨證法的實質與核心(1)矛盾=既對立又統一(兩口子)(兩點論)
(2)矛盾是事物發展的根本動力(內因決定外因)
(3)矛盾具有普遍性和特殊性
普遍性:時時處處都有矛盾
特殊性: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重點論)
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防止“一刀切”,要兩點論和重點論相結合,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方法論)
基本規律2:質量互變規律
(1)度(量變和質變的臨界點)
(2)量變和質變的關系:量變為質變做準備;質變是量變的必然結果,引起新的質變要注重積累,更要注重善于抓住機遇,做事情要善于把握"分寸”,講究適度原則(方fa論)基本規律3:否定之否定規律
(1)辯證的否定=自我否定(內部矛盾);發展的環節;聯系的環節;實質是“揚棄"
(2)事物的發展=(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三個階段,兩個否定,形成一個周期(3)事物的發展是前進行和曲折性的統一(波浪式前進,螺旋式上升)
3、五對范疇
(分清什么是什么、二者一定是辯證關系)
(1)現象與本質(2)形式與內容(3)原因與結果(4)必然性與偶然性(5)可能性與現實性成考
1.馬克思主義認識論的首要的基本觀點是:實踐的觀點
2.實踐的科學含義是:人們能動地改造和探索現實世界的一切社會性的客觀物質活動。
3.認識論上兩條根本對立的認識路線是:反映論和先驗論的對立
4.認識的主體是指:從事實踐和認識活動的人
5.認識的客體是指:實踐和認識活動所指向的對象
6.在認識活動中,主體和客體之間的關系是:反映和被反映的關系
7.認識的本質在于:能動反映
8.直接經驗和間接經驗的關系是:認識的“源”和“流”的關系
9.實踐的最基本的形式是:改造自然的生產實踐活動
10.對不可知論最有力的駁斥是:社會實踐
11.在認識論中堅持反映論原則的是:所有唯物主義者
12.理性認識高于感性認識,因為理性認識反映了事物的本質,感性認識反映了事物的現象
13.感性認識的基本形式:感覺、知覺、表象;理性認識的基本形式:概念、判斷、推理
14.理性認識的特點是:間接性和抽象性
15.割裂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的統一,就會導致:經驗論和唯理論的錯誤
16.實際工作中的教條主義者,割裂了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的辯證關系,犯了類似:唯理論的錯誤
17.一個完整的認識過程需要經過兩次飛躍。第一次飛躍是從實踐到認識,第二次飛躍的是從認識到實踐
18.事物發展的真象和假象的區別是:真象從正面表現本質,假象歪曲地表現本質
19.真理是指:人們對客觀事物及其規律性的正確認識
20.真理的基本特征是客觀性
21.在真理觀上堅持唯物主義,就必須承認真理具有:客觀性
22.真理一元論是指在一定條件下對同一對象:正確的認識只有一個
23.真理多元論錯誤的實質在于:否認真理的客觀性
24.一個認識是否具有真理性,關鍵在于:是否符合客觀事物的規律性
25.客觀真理是指:正確認識中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客觀內容
26.絕對真理和相對真理的關系是:真理的兩種不同屬性
27.絕對真理是指:它的客觀性
28.相對真理的含義是指:真理具有具體性和條件性
29.主觀和客觀、認識和實踐的統一是:具體的歷史的統一
30.在真理問題上堅持辯證法,就必須承認:真理既是絕對的,又是相對的
31.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這是由真理的本性和實踐的特點決定的。
32.實踐成為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在于它:是具有直接現實性的活動
1、唯物史觀
(1)歷史觀:人們對社會歷史的總的看法。(基本問題是社會存在和社會意識的關系問題)4個根據(2)唯心史觀=英雄史觀(精英主義)社會意識>社會存在(3)唯物史觀=人民史觀/社會存在>社會意識(馬克思主義哲學獨創)
2、社會存在和發展的基礎
(1)地理環境
(2)人口
(3)生產方式:生產力(人和自然)+生產關系(人和人)決定應用3、人類社會基本結構
(1)經濟結構:生產力和生產關系
生產關系:生產資料的所有制+生產中地位+產品分配關系(2)政治結構:國家(階級統治的暴力機器)國體:階級屬性;政體:國家形式
(3)社會意識:社會心理+社會意識形態
(不進入上層建筑不反映經濟基礎=進入……反映…)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
社會基本矛盾是社會發展的根本動力
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筑這兩對矛盾,被稱為社會基本矛盾。
主要根據是:
其一,這兩對矛盾橫貫人類社會的經濟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等三大領域的各個方面,其內部的矛盾關系構成了社會關系的基本結構。
其二,這兩對矛盾縱貫人類歷史從原始社會、奴隸社會、封建社會、資本主義社會到社會主義社會和共產主義社會等五種社會形態的發展始終,其內部的矛盾運動構成了社會發展的根本動力。
其三,這兩對矛盾之間的辯證關系及相互作用標示著一種社會制度是進步還是落后的具體性質和狀態,規定著一種社會形態是發展壯大還是走向沒落的基本過程和趨勢,構成了人類社會存在與發展中生產關系要適合生產力、上層建筑服務于經濟基礎等兩大基本規律。
在社會發展動力系統中,社會基本矛盾是社會發展的根本動力。其他社會矛盾都是這兩對矛盾某個方面及某種形式的展開,是在這兩對矛盾的基礎上產生、發展、解決并對社會發展起到推動作用的。進一步說,由于物質資料生產是整個社會生活的前提與基礎,而包括社會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在內的上層建筑是在物質資料生產基礎上產生并服務于物質資料生產的,所以在上述兩對社會基本矛盾中,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矛盾比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筑的矛盾具有更為根本的意義。
1.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矛盾
(1)生產力、生產關系與生產方式
人類改造自然以獲得物質生活資料的活動稱為勞動,亦稱生產,是人類最基本、最重要的活動,是人類生存以及從事其他一切活動的基礎與前提,也是人與動物的本質區別。
物質生活資料的生產對于人類社會的生存與發展是至關重要的,弄清楚人類具體以怎樣的方式進行物質生活資料的生產,對于認識人類社會的發展動力、發展過程、發展階段、發展水平等也是至關重要的。所謂生產方式即人類從事物質生活資料生產、獲得物質生活資料的具體方式,包括兩個方面.一是在生產中怎樣處理人與自然的關系,稱為生產力,二是生產中怎樣處理人與人的關系,稱為生產關系。生產力是生產方式的內容,生產關系是生產方式的形式,一定的生產方式是一定的生產力與一定的生產關系的矛盾統一體。生產方式是具體的,在自身內部矛盾的推動下,生產方式不斷發生著進步與變化,在歷史上先后出現了原始公社的生產方式、奴隸制生產方式、封建制的生產方式、資本主義的生產方式、社會主義的生產方式等五種基本的生產方式。
(2)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矛盾及其運動
一定的生產方式是一定的生產力與一定的生產關系構成的矛盾統一體。在生產方式的矛盾統一體中,生產力決定著生產關系,生產關系對生產力具有反作用,在生產力與生產關系之間存在著自始至終的矛盾運動。
①生產力決定生產關系。主要表現在:第一,生產力的性質和水平決定生產關系的性質和形式,即有什么樣的生產力,就有什么樣的生產關系。第二,生產力的發展狀況決定生產關系的變革,即當生產力發展到原有生產關系容納不了的時候,便要求改變與生產力不相適應的舊生產關系,建立與生產力相適應的新生產關系,從而實現生產關系的變革。
②生產關系對生產力具有反作用。主要表現在:第一,當生產關系適合生產力狀況時會促進生產力發展。第二,當生產關系不適合生產力狀況時會阻礙生產力發展。
③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的相互作用構成了生產方式及其矛盾運動。主要表現在:生產力作為生產方式的內容是相對活躍的,生產關系作為生產方式的形式是相對穩定的,因而二者間始終存在著矛盾。
具體過程是:當一種新的生產關系適應當時生產力要求建立起來的時候,與生產力發展狀況基本上是適合的,因而是促進生產力發展的。隨著生產力的不斷發展,相對穩定的生產關系就會越來越落后于生產力,從而妨礙生產力的進一步發展,這時必須對生產關系在不改變其性質的前提下進行一定的調整或改革,以盡可能適應生產力的發展要求。
當一種生產關系已經落后到基本不適合生產力狀況,在不改變生產關系性質的前提下調整與改革已經不可能滿足生產力的發展要求時,就必須變革舊的生產關系,建立新的生產關系,通過根本改變生產關系的性質,實現生產關系與生產力發展狀況新的基本適合,形成新的生產方式。
生產關系與生產力之間始終存在著這種既對立又統一的矛盾,并表現為從基本適合到基本不適合再到新的基本適合的矛盾運動過程,如此循環往復,推動著生產方式從低級向高級不斷發展,而生產方式的發展又推動著整個人類社會的發展。
(3)生產關系一定要適合生產力狀況的規律
生產力決定生產關系,生產關系反作用于生產力,生產力與生產關系之間的矛盾運動,這些辯證關系的綜合就構成了生產關系一定要適合生產力狀況的規律。這一規律貫穿于人類社會發展的全過程,是人類社會發展的基本規律,具有重要意義:第一,它揭示了社會歷史發展的客觀必然性;第二,它是我們黨確定革命和建設的任務,制定路線、方針、策略的客觀依據。
掌握這一規律具有重要意義:第一,作為社會歷史發展的基本規律,它揭示了資本主義滅亡,社會主義勝利的客觀必然性。第二,它是我們黨制定路線、方針、政策,推動經濟體制改革,擴大對外開放事業,大力發展社會生產力的重要依據。
2.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的矛盾
(1)經濟基礎、上層建筑和社會形態
經濟基礎是指一定社會中占統治地位的那一種生產關系各方面的總和,體現著社會中人與人的經濟關系。經濟基礎的內容是生產關系,但并不是社會經濟結構或經濟制度中的各種生產關系都能進入經濟基礎,只有占統治地位、決定社會經濟結構或經濟制度性質的那一種生產關系才是支撐起社會上層建筑,決定上層建筑性質并得到上層建筑服務的經濟基礎。
上層建筑是對建立在一定社會經濟基礎之上的社會政治法律制度與設施和與之相適應的社會意識形態的總稱,體現著社會中人與人的政治關系和思想關系。上層建筑是與經濟基礎相對應的范疇,由兩部分構成:一部分是建立在經濟基礎之上的政治法律制度與設施,體現的是人們的政治關系,稱為政治上層建筑;另一部分是反映經濟基礎并為之服務的思想觀念體系,體現的是人們的思想關系,稱為思想上層建筑或社會意識形態。政治上層建筑和思想上層建筑之間相互聯系、相互影響、相互制約,又同為經濟基礎所決定,并為經濟基礎服務。
社會形態是一定的經濟基礎與一定的上層建筑構成的矛盾統一體。社會形態是指一定社會制度、社會關系的具體形態。經濟基礎揭示了社會占主導地位的經濟關系,上層建筑揭示了社會占主導地位的政治關系和思想關系,所以一定的經濟基礎與一定的上層建筑的矛盾統一體就具體地、全面地揭示了一定的社會形態。社會形態是具體的,在自身內部矛盾的推動下,社會形態不斷發生著進步與變化,在歷史上先后出現了原始社會、奴隸社會、封建社會、資本主義社會、共產主義社會(社會主義社會是共產主義社會的低級階段)等五種基本的社會形態。
(2)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的矛盾及其運動
一定的社會形態是一定的經濟基礎與一定的上層建筑構成的矛盾統一體。在社會形態的矛盾統一體中,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上層建筑反作用于經濟基礎,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之間存在著自始至終的矛盾運動。
①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主要表現在:第一,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的產生,即上層建筑是適應經濟基礎發展的需要,為了服務于經濟基礎而建立起來的。第二,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的性質,即有什么樣的經濟基礎就會有什么樣的上層建筑,先進的經濟基礎支撐的是先進的上層建筑,落后的經濟基礎支撐的是落后的上層建筑。第三,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的變革,即當一種經濟基礎進行內部的改革與調整時,必然也要求上層建筑進行相應的改革與調整,當一種舊的經濟基礎被新的經濟基礎代替之時,舊的上層建筑也或遲或早被新的上層建筑所代替。
②上層建筑對經濟基礎具有反作用。這種反作用集中表現為上層建筑為經濟基礎服務:第一,上層建筑為經濟基礎服務的方式是,根據經濟基礎的需要而對社會生活各個方面和領域進行控制和調節。第二,上層建筑為經濟基礎服務的內容是,一方面保護和促進自己的經濟基礎的形成、鞏回和發展,另一方面消滅和排斥異己的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包括舊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筑的殘余和新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筑的萌芽。第三,上層建筑為經濟基礎服務的性質取決于其所服務的經濟基礎的性質。即如果上層建筑服務的是適合生產力發展的先進經濟基礎,則該上層建筑反作用的社會性質是進步的,如果上層建筑服務的是不適合生產力發展的落后經濟基礎,則該上層建筑反作用的社會性質是反動的。
③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的相互作用構成了社會形態及其矛盾運動。一種社會形態建立初期,上層建筑與經濟基礎是基本適合的。這時二者之間雖然也有矛盾,但可以在該社會形態內部通過改革和調整加以解決。當一種社會形態發展到沒落時期,經濟基礎已基本不能適合生產力發展要求,上層建筑的狀況與經濟基礎領域中的變革要求也已經基本不適合了,這種矛盾就必須通過先進階級的社會革命,消滅舊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建立新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才能從根本上解決。新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一旦建立起來,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之間就實現了在新的基礎上的新的基本適合,從而又開始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之間新的矛盾運動。在上層建筑與經濟基礎之間這種由基本適合到基本不適合,再到新的基本適合的永無止境的矛盾運動過程中,社會形態不斷更新。如此循環往復,推動社會不斷發展。
(3)上層建筑一定要適合經濟基礎狀況的規律
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上層建筑反作用于經濟基礎,上層建筑與經濟基礎之間的矛盾運動,這些辯證關系的綜合構成了上層建筑必須適合經濟基礎狀況的規律。這一規律與生產關系一定要適合生產力狀況的規律一樣,是人類社會發展的基本規律,具有重要意義。
④它要求我們必須正確、全面地把握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筑的辯證關系,避免犯上層建筑決定論和機械唯物論的錯誤。將上層建筑的反作用絕對化,甚至夸大為決定作用,是背離歷史唯物主義原則的上層建筑決定論;將經濟基礎的決定作用絕對化,完全忽視和抹殺上層建筑的反作用,是背離辯證法原則的機械唯物論。
②它是我們黨制定路線、方針、政策的客觀依據。我國社會主義上層建筑根本上是適合社會主義經濟基礎的,但也必然存在著某些不適合的環節和方面。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我黨制定的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和基本綱領以及一系列方針政策,都是依據這一規律。
想要了解更多成人高考相關信息,獲得適合自己的學歷提升方案,可以在下方填寫聯系方式,會有老師進行溝通,幫助考生獲取最佳學歷提升方案!
成人高考網上報名一般在每年的8月中旬至9月上旬,隨后,考生要到各區縣指定地點進行現場確認,現場確認需要帶網報號及身份證件,畢業證原件,復印件...
考生在報名期間登入所在省成人高考報名系統進行網上預報名,填寫相關信息,確認預報名號,待網上預報名成功后,考生憑預報名號到報名點進行確認。成人...
成人高考的報名費是不可以退的,除非出現特殊情況,如因在線支付操作不當,或網絡原因導致重復支付等情況,是可以退的。退費申請提交后,到賬通常需要...
函授本科學歷是國家承認的正規學歷,學信網可查,可以直接考研究生、考公務員、出國留學、評職稱等。
每年成人高考的報名時間都安排在了8-9月進行,成人高考每年都只有一次考試機會,屬于全國統考,一般是在每年十月進行。普遍成人高考考生都是選擇自...
成人高考是國家承認的學歷,可以考公務員。公務員考試要求最低學歷是專科及以上學歷的人員可以報考公務員崗位,成人高考專科生和成人高考本科生都可以...
成考所需要的學費是不同的,每個地方的每個學校中的每個專業繳費都是不同的,大多依據專業而定。一般在1500-2000元每年,醫學類的專業可能會...
成人高考本科畢業是可以考研的,只要你的本科畢業生學歷經國家承認,就完全可以報考研究生。
一幫來說成人高考報名費是不可以退的。如成人高考報名繳費完成后,除報名系統出現錯誤,報名費是可以給退的。考生在報考前最好提前了解好相關信息,以...
成人專升本的考試科目主要有三門,分別是政治、英語和一門專業課。每年的錄取率高達80%,而且成考還有加分政策,還是挺好考的。
成人高考的通過率是比較高的,通過率基本都在85%以上。成考考試難度不大,認真備考都是能通過的。
成人高考專升本可以重新選專業,但是需要滿足一些條件,不是隨便就可以換的。
考生在報名現場信息確認時,繳納成人高考報名考試費,參加成人高考的考生報名條件各個省份的要求大體相同,報名費用則每個省份的規定都是不一樣的,大...
成考過分數線不代表就會被錄取,學校會從所有過線的學生中按考分高低進行錄取,如果還沒去錄取到,所報的學校的專業就已經招滿了,可以選擇補錄。
成人高考藝術類可以上的院校有中國戲曲學院、北京電影學院、北京舞蹈學院、上海戲劇學院等。